包装是商品的附属品, 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包装的基本职能是保护商品和 促进商品销售。
我国的包装概念: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 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 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 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从身体中游离出来,在宇宙中徘徊,如果灵魂回来时发现身体不 在了,就会永远地离开。因此,必须想办法对遗体进行保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丧葬变得细致而 复杂起来,人们用石头或砖瓦建筑墓穴,特别是强权统治阶级的诞生,像金字塔那样巨大的墓穴建筑 也出现了。人的肉身虽处在豪华的墓穴环境中,但与水、空气、细菌接触后,很快会腐烂。所以人们 又想办法,把人的内脏摘出来,并用特制的药水把尸体制成了木乃伊。
木乃伊要经过 70 天左右的防腐处理,然后用20—30m 长的亚麻布把身体缠起来,并在上面盖上大 块的布,像前面一样再一次用布条进行缠裹,这样要反复好几遍。许多布条上写着咒文及死者的名字 等内容,被布包裹的脸上还要画上死者的面像。包裹完成的遗体,要用树脂涂抹一遍以起到隔绝空气 的作用,最后才放人棺中。
这可能是人类最早运用“包装”的手段来保持物体使之长久的行为,其目的性很强,而且运用了 当时人类所能掌握到的最先进的技术。从此, “包装”行为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 劳动和祭祀等众多 领域,并及时结合运用所出现的科技新成果。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化历程中,每一项科技发明、社会变革、生产力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进 步、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包装的功能和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促进。从包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能清 晰地看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包装设计作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种文化形态,了解它的发展与演变,对 今天的设计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从今天对包装概念的理解来说,容器并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包装,但它具备了包装的一些基本 功能,比如,保护被保存物,方便使用和携带等。而且容器的发展历史相当悠久,它对包装的产生也 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辛劳创造出了各式各样形态优美的容器,正像马 克思说的:“动物依照它所属的那一种类的需要程度来创造, 而人却善于按照每一种类的需要程度来生 产,而且始终是善于用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对象,因此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
我国的陶器起源很早, 1962 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就出土了距今 8000 多年的陶器。尤其是到了新 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人们用天然赤铁矿颜料和锰化物颜料在陶器上绘制装 饰纹样,烧制成精美的彩陶。彩陶的装饰纹样有植物、动物、山水等自然现象、还有人物以及抽象几 何图形。图案的造型手法简洁概括,富于韵律感,流畅刚健,装饰性强,充分反映了古代人类对造型 语言和形式美的追求与探索。
我国早在商代的时候,青铜器就已被普遍使用,但主要都是奴隶主和达官贵人们满足其奢华生活 的各种用品,普通的劳动人民则享用不起。青铜器的造型丰富多样,仅作为容器出现的就可分为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等。烹饪器主要有:鼎(煮肉的器物)、鬲(音力,煮粥的器物)、(音演,烹饪器) 等。食器主要以簋(音轨)最多,用来盛黍、稷等主食,相当于现在的碗。由于奴隶主的生活祭祀仪式 多,酒器的造型很丰富,主要有爵(饮酒和温酒的器物)、角(饮酒胎)、觚(音姑,饮酒器)、觯(音至, 饮酒器),还有壶、卣(旨又)、觥(音公)、尊等盛酒器以及盉(音禾,调 酒器具)等。水器则有鉴和盘 等。
青铜器的创造,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制造工艺和装饰美学法则的掌握。三条足的鼎,形成了极强的 稳定感;觚的修长而富有节奏感的造型,像一枝含苞待放的花朵。在装饰上除平面纹样外,还出现了 很多立体雕塑装饰, 比如,把盖的纽做成鸟形,把觥的盖做成双角兽形等, 大大丰富了青铜器的造型。
中国开始以漆作为涂料,相传始于4000 多年前的虞夏时代,但是实际使用漆器的时间可能比传说 还要早。1976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距今7000 年左右的木胎漆碗与漆筒。商周时代, 漆器工艺已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1973 年,蒿城台西商代墓葬中发现了几十片漆器残片,这些漆器为 朱红地,黑漆花纹,上下交错,构成厂多种精美的图案。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漆器一自作为中国传 统工艺品的—支奇葩, 不断发扬光大。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现新的制作工艺, 使得漆器更加绚丽。在中国历代的人物画中,我们常能看到漆器作为道具出现,如化妆盒、食品盒等。它甚至还对欧洲文 化产生了影响, 18 世纪英国著名家具工艺家汤姆 ·齐皮特曾根据中国漆器的特点,设计出一种装饰风 格独特的家具,风靡一时,在家具史上被称为“齐皮特时代”。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首推陶瓷,它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陶瓷作为一种容器,在中 国历史的发展中,应用面之广、历史之悠久、影响力之大都是种类容器无可比拟的。严格地讲, 科学意义上的瓷器始于东汉,但从陶器到瓷器,中间大约在战国时期经过了半瓷质陶器的过渡过程。到了东汉时期,瓷质日趋纯正,瓷胎较细,釉色光亮,釉和胎的结合日渐完美。中国的瓷器史基本可 以分为青瓷一白瓷一彩瓷三个阶段。直至今日,陶瓷除了工艺品、日用品以外,也是一种常用的具有 民族传统风格的包装形式,像白酒、中药的包装等。
在使用容器方面,不同的文明大致有着相似的经历,但是每一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像古埃 及人早在公元前 3000 年前就开始以手工方法熔铸或吹制玻璃器皿来盛装物品;古希腊文明则非常擅长 使用石材;古代欧洲有广茂的森林,对木材的使用很擅长,很早就用木板箍桶来酿酒,甚至还能造出 像“特洛伊”木马那样巨大的容器。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运用智慧,因地制宜,从身边的自然环境中发现了许多天然的包装材料,如木、藤、草、叶、竹、茎等。
相传在战国时期,人们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食品 ——粽子,它用清香的箬叶包裹糯米,形状为独特的三角形,外边再用彩线捆扎,非常美观。在蒸煮 的过程中,箬叶的天然清香渗透到糯米中,形成了独特美味的食品,这种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的食品 一直流传到食品种类丰富的今天,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由此可见其包装形式的生命力。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一段中,描写了屠夫镇关西用荷叶来包装切好 的肉馅的场面,不过最后还是被鲁智深将整包肉馅甩到脸上。可见民间用天然的荷叫 ·包肉已有很长 的历史,这无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保存食物的手段。柳宗元也曾在诗中描写追“青箬裹盐归峒客,绿 荷包饭趁墟人”,就是对当时民间包装材料应用的真实写照。
中国有句俗语:“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同样,用葫芦装药盛酒,在古代曾被普遍应用。葫芦 外壳坚硬,保护性好,能起到良好的抗腐防潮作用。外形美观,而且便于携带。现代,葫芦作为包装 材料已很少被使用了,但它那为人喜爱的造型特点常被应用到产品包装设计中。
竹、藤、草也普遍被当作包装材料得以应用。它的起源应当早于陶器,但由于这些材料易腐蚀, 很难有更早期的实物保存下来。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 大量的竹编。太湖周围的环境在原始社会非常适合竹藤的生长, 因此, 可能是当时竹编的重要生产区。在 200 多件文物中,有篓、篮、簸箕、谷箩、竹席、农具等很多品种。竹编大都使用加工、刮光过的 篾条编出人字纹、梅花纹、菱格纹、十字纹等各种花纹,这表明人们很早就已注意了实用与美观相结 合。在明代《野获篇》中载了对易碎品——瓷器的运输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绝妙方法:“初卖时,每一 个器内纳沙土及豆麦少许,数十叠辄牢缚成一片,置之湿地,频洒以水。久之,则豆麦生芽,缠绕胶 固,试投荦确之地, 不损破者以登车。”这种方法将植物的特性在包装设计上运用到了极至, 充满了智 慧,令人叫绝。
除了这些,麻、木、皮革等也常被用作包装材料。我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自然也被用作包装材 料,制成锦袋、锦盒等。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掌握天然材料的特性将之合理、科学地应用于包装设计中,其用材的合理性, 制作的巧妙以及装饰造型的美感充分体现了古人在包装设计中所追求的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对于 我们今天的包装设计仍然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我国在很早就出现了商业活动,大约是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产品的剩余后,商业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易 ·系辞》中就有“包氏没, 神农氏作,……始列尘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列尘于 国”指的是交易场所, “日中为市”是指交易时间,说明当时的商业交换活动比较频繁,并且已有了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到了殷商时期(公元前 1751 年~公元前 1122 年),货币首次产生并使用,以“贝” 为货币,以“朋”为单位。西周时,文王治岐,采取了“关市讥而不征”的免税奖励政策,大大促进 了商业的发展,并设立了完善的商业市政机构。春秋时,形成了咸阳、邯郸、大梁、洛阳、临淄等商 业大都市,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比如吕不韦用经商挣得的钱买到了秦的卿相职位。还有猗顿 贩盐、郭纵铸铁而富比王侯的事例。
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竞争,商人们为了维护自家产品的信誉而促成了商标和包装等形式的出 现和发展。1964 年,在陕西咸阳以及后来在河南长葛县出土的西汉铁器, 许多上面铸有“川”字,“川” 指颍川,群阳城(今天的河南登封县告城镇)。另外,在北京郊区大葆台西汉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的 铁斧上面铸有“渔”字,“渔”指渔阳郡(今天的京郊密云县)。这些可以看作是最早的产品商标的使用。
关于包装的使用,在我国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在《韩非子》中记载了“买椟还珠”的故事,是讲 一个不识货的郑国人以高价买去了华丽的装珠匣子,而将珠子还给了商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商 业对包装的重视,以及当时的包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欧洲的商业文明则是以地中海沿岸展开的,海运的发达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比如埃及的玻璃容器 和制法就很快传到了欧洲。古代埃及还出现了早期的商品标签。公元前 13 世纪的葡萄酒罐和壶上, 或拴或贴上表示内容的书写文字的标贴。在埃及第十八王朝(公元前 1567-1320 年)的宫殿内贮藏的酒 容器上就贴着注有“上等葡萄酒”、“特级上等葡萄酒”的标记以示区分类别,这可能就是酒贴包装的 最早起源。另外, 在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古埃及神庙建筑的瓦片上(公元前 1450 年左右)刻有制造者的名 称标记,此类标记还出现在同时期的一些纪念雕刻、手工饰品上,表明了生产者已经开始具备品牌意 识。到了古罗马时期,商业的繁荣促使了许多商业宣传手段的出现,在古庞贝城的遗址中,就可以见 到许多实际上就是源于古罗马时期的酒馆在招牌上配挂木枝的习惯而得来的。这些都反映了商业的发 展对商业促销行为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据《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纸的发明者是宦官蔡伦。其实这 是一个误记,早在蔡伦生活时代的前一个世纪纸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一点虽没有文字记载,但从考古 发现中已得到证实。1933 年, 在新疆罗布淖尔汉发现了公元前 2 世纪的麻纸, 1957 年在西安东郊灞桥 再次出土了同样的麻纸。蔡伦在造纸术上的贡献主要是采用了破布、 旧鱼网等一些低廉成本的原材料, 并改进了一些造纸方法,所以说蔡伦是一位造纸工艺和原料的改良者,而不是发明者。
此外,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问题在国际学术界争议很大,因为在古埃及的出土 文物中,就有公元前 13、14 世纪时用的一种叫“纸莎草纸”的纸书写的文书,它比蔡伦发明纸的时间 要早近 1500 年。不过我认为, 蔡伦造的纸不论是在工艺, 上还是在材料上都更加接近现代的造纸技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把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主要发明成就之一也是合情合理的。
纸的出现,逐渐替代了以往成本昂贵的绢、锦等包装材料。《汉书 ·赵皇后传》中就有用纸包装中 药的记载。从此,在商业活动中,纸被运用到食品、药品、纺织品、化妆品、染料、火药、盐等物品 的包装中。另外,人们在造纸时不断改进,比如加上染料,制成象征吉祥喜庆的红色包装纸;加上蜡 制成有防油、防潮功能的包装纸等。
到了 19 世纪,制纸技术得到了很大进步,使短时间内大量印刷复制成为可能。最早的制纸机是 1803 年英国伦敦的制纸业者富德林那兄弟(Henryand sealyFourdriner)从法国人手中买到了专利,并 请专家技术人员经过苦心研究和花费了大量金钱才得以制造成功。从 1806 年的报告看, 当时的制纸设 备仅添加原料就需要 7 个人手工操作原料桶,机械重达 264 磅。到了 1837 年,由41 人操作一台机器 减为 9 人。到 1860 年, 年产纸张已达 1000 吨/台高速机。现代使用的碎木纸浆原料制纸是从 19 世纪 中叶才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原材料是用亚麻、木棉等,通过煮、碎、造浆等步骤完成的,纸质粗糙, 因而不适宜彩色印刷。
印刷术最早也是由中国发明的,随着造纸术的发明,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印刷的早期形式—— 拓印。现在留存下来不少单张的石刻拓印,应被看成是早期的印刷晶。印刷术的发展是由雕版印刷的 发明开始的。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已经相当高超,比如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敦煌发现的 公元 868 年刻印的《金刚经》,版面工整,图文并茂,印制精美,体现厂印刷技术与版面设计的结合。
到了宋代,我国雕版印刷达到了高峰,许多地方形成了大规模的刻印中心,这时期出版印刷了大 量典籍。由于商业的发展,还出现了木版刻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印刷术自然也被运用到包装设计之中,比如在包装纸— 卜印上商号、宣传语和吉祥图案已相当普 遍。由于纸质不能长久保存,所以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包装资料是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针铺的包 装纸,具四寸见方,铜版印刷,中间是一个兔子的图形标记,上方横写着“认门前白兔为记,”下半部 有广告语“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加”等字样。图形鲜明,文 字简洁易记,已经具备了现代包装的基本功能,尤其是体现出了明确的促销功能。
由于贸易和战争, 尤其是十字军的东征使中国的印刷技术传到了欧洲。公元 1243 年, 欧洲出现了 雕版印刷,即德国的“圣克利斯托 尔非”画像,这比我国雕版印刷晚丁约 600 年。1450 年前后,德 国人谷腾堡开始使用铅活字印刷,这比我国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也晚’了400 多年。欧洲文字由于 字母数量不多的特点,印刷改革也就容易得多。活字印刷术一经出现,很快便在欧洲各个国家传播开 来并得到广泛应用,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9 世纪初期,包装技术迅速结合了进入全盛时期的印刷技术,包装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及与材料的 关系估且不提,包装上品牌宣传印刷的要求被摆在眼前,玻璃瓶、陶瓷罐、金属容器、纸板盒、包装 纸等都需要在外部表示出品牌形象,以起到引人注意、传达商业意图bobty·(中国)官网、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作用。许多 现象谁也没有预想到,比如,如精美的彩色印刷刚开始应用于纸盒包装时,在美国,某洗涤剂厂在其产品上使用了精美的彩色插图。有的人收集了这样的包装, 对其关心的程度超过了对商品本身的关顾。由于印刷提供了表达的丰富性,商品的情报和信息传达变得更加自由、直接。包装上的信息传达功能 取代了以前必须掌握商品知识的推销人员,也使零售业的普及成为可能。的确,在现代,地方土特产商品与超级市场里的商品相比,商品的流通性方面就欠缺了许多。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欧洲工业以后, 商业的流通手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远洋运输、 铁路运输的出现, 以至后来的公路、 航空运输的发展使商品流通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在这种情形下, 包装必需形成产业化才能配合商品流通的需要以及销售方式的日渐变化。
英国的 Lipton 茶包装被公认为是现代包装的先驱。中国的茶是 17 世纪后半叶传人英国的,一经 传人就立刻成为王公贵族、上层社会及有钱人的奢侈品,饮用来自中国的红茶成了高贵时尚。但由于 中国路途遥远、不易运输,有人就建议在英国的领地印度种植茶叶。1823 年,人们偶然在印度东北部 发现了自然生长的茶,这样,印度的茶通过东印度公司被大量运回英国,茶的价格变得便宜了,普通 大众也有能力购买。当时,伦敦的茶商为了促使普通公众前来购买,想尽了各种办法。
Lipton 茶商借鉴了当时市场上火腿、腌肉、黄油、蛋等分块包装而便于销售的经验。在当时,每 磅茶要三个先令,这对于一周只有 2 镑左右收入的一般家庭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昂贵。于是,他们将 茶分为一磅、半磅、 1/4 磅的袋分装,并统一使用经过精心设计的包装袋。包装上突出了 Lipton 的 商标,并且使用了“从茶园直接到茶瓶”的广告语。这种包装方便了消费者购买,并竖立了良好的品 牌形象,很快便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而取得了销售成功。在 1900 年以前,大部分茶还是散装出售, 但在 1900—1914 年间,英国食品杂货店中的大部分商品就再没有散装出售了,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包装。
1860 年,美国人爱默生写了《生活指南》一书,这是一本较早谈到有关商品包装的书籍。在这部 书里,他讲到,当时的商人们已经注意到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货物的破损问题,于是产生了以保护 商品安全为功能的包装。
19 世纪末,美国贯穿东西的铁路运输带动了整个铁路沿线的商业发展,铁路也成为美国东部与西 部之间商业流通的主要手段。1871 年,美国人琼斯申请了瓦楞纸的发明专利。
瓦楞纸重量轻、成本低,具有良好的保护性,成型简便,而且可折叠,仓储运输成本都很低。20 世纪初期,瓦楞纸包装撼动了传统的木箱包装业的霸主地位,木箱行业联合铁路部门,对瓦楞纸 箱的使用制定了苛刻的限制条件,于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瓦楞纸箱生产厂家团结一致诉诸法律,经 过艰苦的诉讼, 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就是包装发展史上著名的洛杉矶“普赖德哈姆案件 ”,它对包装产 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工业以后,机器化的大生产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包装机械的应用使包装更加标准 化和规范化,各国还相继制定了包装工业标准,以便于包装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操作。现在的包装产业在各工业化国家中已发展成为集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包装生产和包装设计为一体的包装产业。目 前在美国,包装业已成为第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产业化包装发展的历史,既是包装材料及制造工艺的发展史,也是包装形态不断适应市场竞争而 变化的历史。主要的包装材料如金属、纸板、玻璃、塑料等,能有今天丰富多姿的形态,是历经了不 断演变过程的。
金属罐作为包装的想法在 200 年以前就诞生了。在 1795 年,拿破仑为了军队远征的需要,出重 金悬赏能够想出长时间保存食品方法的人。自那以后,金属包装的开发不断继续,制造业和食品的保 存方法在 19 世纪进入了快速发展期。1810 年,杜兰德发明了用金属罐保存食品的方法。起初,由于 生产工艺和成本的限制,金属包装并没有迅速普及开。到了美国内战期间,出于军队的需求和人们为 了储存食品以备战乱的需要,金属罐头才得以广泛使用。
由于工艺的进步,金属材料应用的范围也在扩大, 1841 年,美国肖像画家佩洛罗德用挤压法制造 金属管装颜料。这种技术随后开始大量运用,到了 1892 年, “高露洁”将牙膏首次装入金属软管,并 很快被消费者接受。
1868 年,彩色印铁技术得以发明,金属材料包装的形象焕然一新。随着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印 铁技术也更上一层楼。在 1810 年时, 一个工人一天约能生产 60 只左右的马口铁罐, 1846 年,恩利 ·埃 坡士发明了一天生产 600 罐的机器, 1870 年,英国建立了最早的金属罐生产工厂, 开始大机器化生产。现在, 最先进的加工厂达到一天生产 100 万罐以下的产量, 仅欧洲就有年产 320 亿罐以上的生产能力。
铝制包装的出现是金属包装技术上的又一大飞跃,它柔软性好、重量轻,只有铁皮的 l/3,光泽 度也好。在 20 世纪 30 年代,许多日用品和食品都开始采用铝制软管作包装,像牙膏、面膏、胶水、 鞋油、酱、奶酪、炼乳等。1963 年易拉罐铝罐诞生,由于其使用的便捷性、成本的经济性而大大地促 进了罐装啤酒和饮料业的发展。1943 年由沙利文在美国取得了空气喷雾罐装置的专利,它结合物理学 和力学原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金属包装在成型上 越发多姿多彩,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在 19 世纪初期,杂货商们在零售中经常给食品掺假或短斤少两,因而常常引起民愤。一个名叫约 翰 ·霍尼曼的厂商,把混合茶在出厂时就包装好,并在包装上印上他的名字和厂址,避免了上述问题 的发生。这是厂家包装问世的开始。
厂家直接包装的出现可以说是商业中的一场,它奏响了现代商业的序曲。厂家与消费者处于 直接接触中,避免了买卖双方的磨擦。但最初的推广是十分艰难的,杂货商们不愿零售这种商品,这种事先包装好的商品,降低了可从零售中获取的更多利润。在杂货店为重要销售渠道的时代,纸盒的 需求量逐渐上升,以纸盒替代包装纸,关键是要降低纸盒的成本和保证足够的生产量。人们意识到, 一个完整的盒子可以通过剪切和折叠一张卡纸而制成。它既方便快捷又在成型前可以平放而少占空间。这种方法在 1850 年最早出现于美国, 商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它在包装业中注定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尤 其是卷烟业兴起以后。
19 世纪中叶,英法等国和美国市场上的纸盒包装就已普及了。纸盒包装成本低,制作工艺相对简 单,而且包装上可以印刷精美的图案,宣传效果好。瓦楞纸的出现,也使纸质包装的应用领域扩大到 运输用的外包装中。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克服了纸包装防油,防潮性差的特点,生产出适合商品 特性的特种纸张。1897 年,美国开始出现经过涂蜡处理的饼干纸板箱包装。20 世纪 50 年代,瑞典的 一家公司运用与塑料复合制成的纸来包装牛奶,包装呈三角形,造型新颖,饮用方便。随后,英国在 此基础上把包装形态改成方砖形,这种包装很快取代了传统的玻璃瓶,而且还被用来包装果汁、饮料 等液态产品。
纸板包装在成型上非常简便。在形态上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及时易行。比如,包装上使用天 窗,便于携带的手提式结构,像硬盒翻盖包装等。尤其随着售卖方式的改革,纸包装形态也出现了很 大变化。比如,更适合于超市销售的POP 式包装、快餐包装、个性化的专卖店产品包装等。
2000 年全国人均纸张消费26 公斤(上海人均已达 100 公斤),仅及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 远低 于发达国家年人均 200~300 公斤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纸张消费需求日趋旺盛。20 世纪 90 年 代,我国纸张消费量以年均 12%的速度递增,去年达到约 3500 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规划,到 2005 年,我国纸张消费量将达到3800~4000 万吨, 2015 年可望增至6000~6500 万吨。我国纸张产品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
玻璃起源于埃及,早在公元前 16 世纪,古埃及人就发明了以石英石为原料,用热压法生产玻璃容 器的方法。公元前 1 世纪,罗马人发明了吹制玻璃的方法,并创造出厂“浮雕玻璃工艺 ”。这种吹制技 术在汉代从罗马传人了我国,到了明代,我国已经能大量生产玻璃器皿。玻璃瓶则早在公元300 年就 在罗马普通人的家庭中得到使用。1809 年,阿珀特发明了用玻璃瓶保存食品的方法,此后到 19 世纪 后半叶,在商店、杂货店中出售的许多商品都使用玻璃瓶作为包装,如从1884 年开始, 牛乳开始使用 玻璃瓶进行灌装生产。玻璃瓶作为酒的包装,尤其是葡萄酒的包装已有很长的历史。1903 年,欧文斯 成功研制出了全自动玻璃制造机械,使廉价的瓶装啤酒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20 世纪后新技术不断 出现,钢化玻璃、浮雕工艺、喷砂工艺、彩绘工艺等为酒类、化妆品、食品等的包装容器带来了更美 观的形态。
1936 年,在法国塑料薄膜的热成型法成为肉类食品的热收缩包装技术,后来结合了抽真空技术,延长了肉类食品的保质期。塑料成型技术的进步,凭借其成本优势,不易碎等特点,逐渐取代了许多玻璃瓶包装。此外,原先的金属可挤压软管也逐渐被塑料软管取代。1945 年,发泡聚氨酯开发出来并被大量应用于包装中,当做缓冲材料。此后,塑料材料不断改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尽管塑料包装材料一直是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从近年来发表的数据看,塑料在包装工业中仍是需求增长最快的材料之一。
21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增长,高科技不断发展,产品日新月异,无论是日用品包装、食品包装、工业包装,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环保呼声日烈,在满足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从而呈现出包装薄膜、容器、片材向轻量化、薄壁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聚乙烯、聚丙烯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软包装结构的许多性能,如韧度、透明性、阻渗性、耐热性和抗穿刺性能等,并可降低热封温度、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包装生产线速度等。聚乙烯食品包装膜的特点之一是可以控制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汽的渗透率,大大延长了食品的货架寿命。
被誉为明日塑料之星的塑料共混物、塑料合金、无机材料填充增强的复合材料,在20 世纪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的共同努力,生产和加工技术将获得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产品性能得到改进和形成系列化,功能方面也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对提高塑料包装质量、附加值和环保性能以及开发新产品将产生更大的影响。进入2l 世纪,为满足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及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要适应环保要求,各国一方面加强研究、开 发,选用环境适性塑料包装材料和技术的同时也积极研究如何加强对其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从技术上保证了塑料工业健康顺利地发展,展示了塑料包装的美好前景。
延长了肉类食品的保质期。塑料成型技术的进步,凭借其成本优势,不易碎等特点,逐渐取代了许多玻璃瓶包装。此外,原先的金属可挤压软管也逐渐被塑料软管取代。 1945 年,发泡聚氨酯开发出来并被大量应用于包装中,当做缓冲材料。此后,塑料材料不断改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尽管塑料包装材料一直是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从近年来发表的数据看,塑料在包装工业中仍是需求增长最快的材料之一。
21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增长,高科技不断发展,产品日新月异,无论是日用品包装、食品包装、工业包装,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环保呼声日烈,在满足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从而呈现出包装薄膜、容器、片材向轻量化、薄壁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聚乙烯、聚丙烯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了软包装结构的许多性能,如韧度、透明性、阻渗性、耐热性和抗穿
刺性能等,并可降低热封温度、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包装生产线速度等。聚乙烯食品包装膜的特点之一是可以控制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汽的渗透率,大大延长了食品的货架寿命。
被誉为明日塑料之星的塑料共混物、塑料合金、无机材料填充增强的复合材料,在20 世纪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生产和加工技术将获得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产品性能得到改进和形成系列化,功能方面也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对提高塑料包装质量、附加值和环保性能以及开发新产品将产生更大的影响。进入 2l世纪,为满足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及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要适应环保要求,各国一方面加强研究、开 发,选用环境适性塑料包装材料和技术的同时也积极研究如何加强对其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从技术上保证了塑料工业健康顺利地发展,展示了塑料包装的美好前景。未完待续....